学习目标
完成本单元学习后,您将能够:
了解在产品分配标准的使用场景
掌握在产品分配标准的计算逻辑
为什么要设置在产品分配标准?
在企业实际生产业务中,因产品生产周期原因,可能会存在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尚未完工的场景,这部分尚在车间生产的产品称为在产品,在月底核算成本时,您是否在为完工产品与在产品费用分摊而烦恼?在产品是否需要分摊费用?该给在产品分摊多少费用?如果您存在上述疑问,学习本单元后,相信您对这些疑问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在产品分配标准在哪里设置?
您需先了解在产品分配标准的操作路径:依次单击【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分配标准设置】,双击打开在产品分配标准进行设置,如图1所示。
在产品分配标准设置中按核算体系+核算组织+会计政策设置,勾选适用委外,则此在产品分配标准适用委外生产业务,不勾选则适用于简单生产和普通生产业务在产品成本分配。其中主要包含不计算产品成本、完工数量、约当产量、按用料清单、汇报未入库数量和月末在制数,其中按用料清单和月末在制数是独属于材料类的分配标准。
您可能会好奇,综合设置和成本项目明细设置有什么区别?其实,成本项目明细设置不是必须设置,因为考虑到您的企业的成本有多种形态,有材料,有人工,有其他费用,不同形态的成本发生的成本动因不同,如果设置同一个分配标准,可能无法准确的分配成本,针对上述场景,您可以通过成本项目明细设置不同成本项目的分配标准,以达到更精确的成本计算和管理。
案例:设置综合分配标准为完工数量,不设置成本项目明细分配标准,则您该成本中心产品的所有成本项目均按完工数量分配;当设置综合分配标准为完工数量,设置成本项目明细设置中直接材料为约当产量、直接人工为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则成本计算后直接材料按约当产量计算,直接人工按不计算在产品成本计算,除上述两个成本项目外的其他成本项目的费用按完工数量计算。
在产品分配标准的计算逻辑是什么?
在学习在产品分配标准前,您需要先掌握成本计算过程中的的两个逻辑:
成本计算时将对应的直接材料或间接费用按费用分配标准分配到工单对应的产品上;
成本计算后,成本计算单中各工单/产品的期初在产品金额+期初调整金额+本期投入金额=本期完工金额+期末在产品金额。
由上可知,只要您生产的产品存在期末在产数量,必然逃不开在产品分配多少费用的问题,也必定涉及在产品分配标准的设置,接下来将给您一一介绍其使用场景和计算逻辑。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当期部分完工,不给在产品任何价值。
如果您企业的产品虽然月末有结存在产品,但月末在产品数量少,价格很低,并且各月份在产品数量稳定,又或者领多少套材料,就只完工多少套产品,那您可以选择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分配标准。设置此分配标准,当您对应的工单/产品当期存在完工,存在在产的情况下,总投入费用全部分给完工产品,在产品不分摊成本。具体计算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注:如果您的工单/产品本期没有完工,但是有费用投入,即使您选择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分配标准,您工单/产品本期投入的费用金额会存在期末在产品金额上。
完工数量——在产品地位跟完工产品地位同等重要
如果您企业的产品在生产步骤一开始就全部领料,生产线上的在产品价值也很高,基本等同于完工产品的地位,您可以选择完工数量这个标准,成本项目的总费用投入按产品完工数量与在产数量比分配,计算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约当产量——在产品也有地位,看情况指定约当系数,比完工产品地位低。
如果您企业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投料是跟随着生产步骤的进行逐步发生的,在产品应该承担成本,且需要根据在产品完工程度来决定应该分摊多少成本,那您可以选择约当产量分配标准。约当系数即在产品折算成完工产品的比例,选择约当产量分配,需要成本计算前在约当系数维护中维护工单/产品的约当系数。如图4所示。
操作路径:依次单据【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分配标准值维护】,双击打开约当系数维护。支持按工单维护或按产品编码维护。
图4
其实,如果您结合完工数量分配标准,可以把完工数量分配标准理解为综合系数为100%的约当产量标准。约当产量具体计算逻辑可参考在产品分配标准_约当产量。
按用料清单——材料专属分配标准
按用料清单分配标准在综合标准中无法选择,这个标准是独属材料类的成本项目的。您需注意,按照用料清单分配材料成本,需结合成本管理系统参数设置使用,如图5所示。
操作路径:依次单击【成本管理】→【产品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系统参数】,双击打开,点击【产品成本核算】页签。
图5
在产品按按用料清单分配设置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具体如下。
(1) 按用料清单不考虑补退料:父项完工消耗子项数量=子项应发数量/父项下达数量*父项完工数量
适用场景:企业生产比较稳定,实际消耗量与标准用量基本一致,企业生产人员做单可能不及时,退补料单据经常会做跨期,您可以不考虑退补料,成本计算按用料清单中的标准用量来结转成本。
(2) 按用料清单考虑补料:父项完工消耗子项数量=(子项应发数量+子项补料数量)/父项下达数量*父项完工数量
适用场景:企业生产工艺不稳定,实际生产过程中损耗比较多,会经常有补料业务,您可以选择按用料清单考虑补料分配成本,更符合实际业务场景。
(3) 按用料清单考虑退料:父项完工消耗子项数量=(子项应发数量-子项退料数量)/父项下达数量*父项完工数量
适用场景:如果您的产品BOM中维护损耗率,并且实际发料会发损耗,并且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有材料的结余并退回到仓库,您可以选择按用料清单考虑退料来分配成本,实现当期完工不多算成本。
(4) 按用料清单考虑补退料:父项完工消耗子项数量=(子项应发数量+子项补料数量-子项退料数量)/父项下达数量*父项完工数量
适用场景:您的企业生产工艺非常成熟,退补料都及时做单据,管控比较严格,您可以选择按用料清单考虑补退料分配标准。
了解完上述在产品按用料清单分配的不同设置的计算公式,您是否仍觉得比较抽象?不着急,让我们来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计算不同标准下,完工产品需消耗材料的数量。
案例:本期投产A产品100个,完工入库80个,用料清单中维护了001材料的应发数量为200个,本期领料180个,本期发生001材料退料20个,补料30个,求本月完工产品结转多少001材料?
(1) 当成本管理系统参数为按用料清单不考虑补退料,父项完工结转材料=200/100*80=160个。
(2) 当成本管理系统参数为按用料清单考虑补料,父项完工结转材料=(200+30)/100*80=184个。
(3) 当成本管理系统参数为按用料清单考虑退料,父项完工结转材料=(200-20)/100*80=144个。
(4) 当成本管理系统参数为按用料清单考虑补退料,父项完工结转材料=(200+30-20)/100*80=168个。
从上我们得知,您不论搭配使用哪个参数,计算公式都只与材料的补退料数量有关,与生产领料单领料数量无关。
汇报未入库数量——启用车间管理,工序生产订单才用到的分配标准
如果您企业购买了车间管理模块,启用了跨车间作业成本,生产订单的单据类型为工序汇报入库,可以用到这个分配标准,计算公式如下。
完工金额=入库数量/汇报数量*本期投入总金额
期末在产品金额=本期投入总金额-完工金额
由上述公式可知,与完工数量分配标准相比,完工产品分摊到的金额,不取决生产订单下达的数量,而是取工序汇报数量。如果您有车间工序生产业务,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一道工序生产完,才会转到下一道工序去生产,每道工序的在产数量取决于上一道工序转过来多少,而不是单纯的以工单下达数量为在产数量,那您使用汇报未入库数量分配标准,会让您的成本计算结果更准确。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案例来理解这个分配标准的计算逻辑。
案例:生产A产品需要经过注塑,压模,组装三道工序,生产订单下达1000个,第一道工序注塑汇报900个,转入第二道工序压模继续生产,第二道工序压模汇报600个,转入第三道工序组装继续生产,第三道工序汇报300个,最终入库100个,三道工序本月各发生1800元费用,求本月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各分摊多少制费?
工序一结转的费用=100/900*1800=200元
工序二结转的费用=100/600*1800=300元
工序三结转的费用=100/300*1800=600元
完工产品结转的费用=200+300+600=1100元
在产品成本=1800+1800+1800-1100=4300元
上述计算结果可知,比起完工数量分配标准,汇报未入库数量分配标准比按完工数量分配分摊的费用更多,计算结果更准确。
月末在制数——按用料清单的升级版
目前如果设置按照用料清单分配标准,获取到的材料的退补料数量是即时发生的数据,假设您的材料的退补料业务发生在2月份,您现在计算1月份成本,您参数选择考虑退补料,成本计算会把以后期间发生的退补料也考虑进来,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月末在制数分配标准改善按用料清单计算分配这个缺陷,会考虑退补料期间与成本计算期间一致再按用料清单分配,使计算结果更准确。月末在制数使用背景与计算公式与按用料清单类似,在此不再赘述,文章结尾将为您附上月末在制数使用手册,您可以继续深入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相信您对在产品分配标准的计算逻辑已经初步了解,您可以通过下方的知识库和微课件,进行巩固学习。
知识库:
微课件: